如今,很多市民和收藏愛好者投身在紅木收藏中,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紅木名稱,不少木友表示“心累”。
什么海黃和越黃、什么大小葉紫檀……往往一字之差,它們的木性和價格就有天地之別。今天,家寶紅木就來扒一扒紅木界的“撞名”排行榜!
海南黃花梨VS越南黃花梨

海黃,海南黃花黎之謂,越黃,越南黃花梨之稱。
由于兩者長在氣候相同、地理相近的同緯度地區,材質、紋理、香氣很接近。大部分好辨識,有些則到了比孫悟空與六耳猴還難辨識,愣是觀世音菩薩也被難倒的地步。
海黃,現在學術界比較認同的,學名稱“降香黃檀”,因為它有一種中醫里稱為“降香”的味道,連泰斗王世襄也認為,這個稱呼最合適。越黃,有的人則歸之為紫檀類,叫“越柬紫檀”。
但這個歸類總感覺未必妥當,因為越黃未必發“紫”色,它與海黃顏色、香氣、紋理,真是“何其相似乃耳”。

越南黃花梨弦切面(黃色位置為夾皮)

海南黃花梨弦切面(料質較越南黃花梨更細膩)
除了名字以外,它們之間還有不少相同點:
都很“香”,即鋸解后,都芳香四溢,甚是迷人。
都很“花”,即打磨完花紋絢麗多彩。
都很“黃”,即顏色大致都是金黃色。
都很“密”,即毛孔都很小。
都很“滑”,即手感極順溜。
都很“瑩”,即打磨后光潔如鏡,局部瑩光閃爍。
都很“鬼”,即有很多結節,鬼臉紋都不缺。

海黃、越黃
非洲花梨VS緬甸花梨
非洲花梨的顏色一般以金黃色、黃白色為主,紫黑色的也有,但比例是相當之少。
非花的木紋和越黃的木紋幾乎是不分上下,同樣是變化多端。
有的時候,非花出現鬼臉的次數甚至比越黃出現鬼臉的次數還多。
當然,越黃的花紋種類比非花的多。
非花最常見的是山字紋、虎皮紋,其他的紋種也有,但出現的幾率并不是很多。
非花的木眼和越黃的木眼非常相象,年輪不夠的木材一般是直管狀,樹齡老一些的一般是牛毛紋狀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非花沒有什么油性,非花家具多燙蠟或上油漆否則木頭一旦受潮的話,出現開裂或變形的現象在所難免。

緬花、非花
緬甸花梨,學名大果紫檀,木紋清晰、材質硬重、密度高,且顏色偏紅,有些部位有明顯的虎皮紋,并散發一種悠遠醇厚,不張揚的梨香味,在紅木中以穩定性強著稱。
與海南黃花梨相比,緬甸花梨價低達數百倍。
它亦屬于花梨的一種,又稱香花梨,在市場上扮演著“溫潤如玉”的角色,并占有一席之地,也有人把它與巴西花梨木、老撾花梨木統稱為“草花梨”,實際上這是不能相提并論的。
因為從木質上來講,它們不及緬甸花梨本身所含的油性和蠟質高,其次,只有緬甸花梨才屬于國標紅木,也是普通花梨木中最具有升值潛力。

小葉紫檀VS大葉紫檀
經中國林科院鑒定,大葉紫檀這種木材植物學分類名稱為盧氏黑黃檀(也屬于紅木)。
在《紅木》國家標準中稱為黃檀屬黑酸枝木,木材產地為非洲馬達加斯加。
其心材新切面橘紅色,久轉為深紫色,有一股酸香氣,酷似紫檀,但其紋理粗,弦切面上帶狀條紋明顯且寬,管孔形成的牛毛紋長、直、粗、多,顯得木材比紫檀木粗糙。
目前市場上的價格僅為紫檀木的1/4。目前市場上的小物件與家具等用的基本上是這種材料。

小葉紫檀,學名檀香紫檀。
在《紅木》國家標準中屬花梨木類,新的紫檀材色發紅,有黑色條紋,切面上能觀察到極細且很少的牛毛紋,徑切面上有帶狀條紋,一般條紋通直,深、淺相間,條紋寬度在3-5mm左右,以通黃色居多。
小葉紫檀有檀香木的香氣,尤其是新制做成的衣柜,當打開柜門或拉開抽屜時,都能聞到。
其木屑水溶液呈灰綠色,液面似紫藥水,一般稱為熒光現象。
真正的小葉檀的材料目前在市場上很少,如一般有以紫檀做的小物件與家具(以耗材不多的椅類為主),價格上也是非常昂貴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