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一木,一木千年
木之不易,理當愛惜
當木穿行于我們生活的各個空間,綠色植于任何角落,植樹不再是節日。我們只是以此為戒,對自然常懷敬畏心,警醒自我,生命誠可貴。
自然有靈,生養萬物。
樹木承載了歲月的痕跡,在風雨中不斷的成材,它挺拔、蒼勁、堅韌,扎根于泥土,向上于陽光,詮釋了一種生命的不屈,也詮釋了生活的一種態度。
小到家宅,大到宮殿,木是人類在幾千年里始終維持的居所選擇。
中國人喜木、崇木、藏木的習慣和愛好一直傳承著,至今我們對于木的感情更是溫暖與綿長。
這種愛木的喜好儼然成了一種傳承千年的木文化。
樹木與中國文學的發展息息相關,它是詩人筆下最有靈氣的形象。
《詩經》以桑榆桃柳等作比興,《楚辭》以橘樹香木等自比,《古詩十九首》中有“白楊何蕭蕭,松柏夾廣路”的詩句;李白、杜甫與白居易等詩人于植樹之后作詩描寫了當時之感受。
在世界思想、科學史上,孔子手植檜樹在杏壇講學、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、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等等。
古人藏木,因為它堅硬致密,做成木器,可傳百年。
一木百年,一室經典,家寶紅木打造的家具系列,沉韻大氣優雅,縱享一種高端尊貴的氣質,在器物的細節中散發出紅木原始自然的氣息,讓你的生活有質感,有韻律,有身份。
家寶紅木沉斂一種木之情懷,演繹一段臻品美學。
中國人理想的生活空間中,一半是自然,一半是家園。
木構,是中國人選擇的一種生活哲學。
在與木的相處中,內心愈發沉穩溫和,再焦躁的情緒,在這片靜地中也會得到慰藉。
榫卯將木接合,是中國人的智慧,尊重木質的純粹,不借膠、釘、金屬絲等物體的加固或穿和,反而更加耐久。
同時要遵照特定木材的性質,“吃線”或“留線”,依具體所需,進行調整和優化。
萬木成林,萬家成境,懷著“天人合一”,把自然引入生活。
興有榮焉,國之盛慶,假期期間,來家寶紅木體驗一下木之情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