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有禮儀之大,故稱夏
有服章之美,謂之華。
“漢服抄襲韓服”,“中國竊取韓國文化”?!What?別鬧了!近日,微博熱搜又被一則“抄襲”事件刷屏,但相信我們的雪亮的眼睛一定一眼就能看出這絕對是子!虛!烏!有!憑!空!捏!造!
事實上,現在的韓服成型于朝鮮王朝時代(1392年-1897年),早期也稱李氏朝鮮。而據史料記載,在這個時期,中國乃是朝鮮的宗主國,二者不止在政治經濟上聯系密切,在物資上也往來頻繁,其中就包含了中國向朝鮮輸出絹、布、藥材等的相關證明。
在《宣祖實錄》卷三十七)李氏朝鮮國王宣祖李昖曾說:“設使以外國言之,中國父母也,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,如子也。以言其父母之于子,則我國孝子也,日本賊子也。”便是我國地位不可撼動的證據。

而究其衣冠制度,漂海錄中,朝鮮人崔溥曾說:“蓋我朝鮮地雖海外,衣冠文物悉同中國……”也印證了古代韓國服飾,本就是根據明朝服飾進行改良的。
所以“漢服抄襲韓服”就很離譜!
泱泱大國,五千年文化傳承,禮儀之大,服章之美,老祖宗傳承的東西怎能拱手相讓。
衣冠文物,悉同中國!
護我華夏文明,振我禮儀之邦,不僅僅是服飾,其實在近年來,類似的烏龍事件也屢見不鮮,例如:中醫、端午……傳統的中華元素被竊取,還被倒打一耙!我想每一個國人都應該深有感觸!而今,漢服崛起,國潮肆虐,正是我們對自己文化的捍衛!
身為華夏子民,我們理應熱愛中華文化,理應傳承、發揚我們自己的風骨人情!
雖然從小我們被教育“中國文化具有包容性”,但包容并不是讓我們去一昧的迎合別人的審美,而是揚長避短,更好的傳承本土的文化底蘊,讓包容呈海納百川之勢,去接受、去融合、去創造更富有韻味的事物。
服章如此,紅木亦如此!相信很多熱愛紅木藝術的人,往往更能體會到我國文化的包容。

改革開放以來,國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空前提升,從早期的洋樓、洋房,逐漸演變的歐式風格裝修,以舒適、現代的理念逐漸被大眾所接受,而傳統的家具也因厚重、古典被取代。紅木家具雖然因典雅、高貴仍被大家奉為臻品,卻并不普及。
而近年來,紅木行業也正緊跟著市場的趨勢,不斷創新,更出現了包容性的簡約風格,在眾多歐式裝修風格中,也能完美融合,甚至有畫龍點睛之態,讓更多人重新見識了紅木的魅力。
這,就是我國文化包容的產物,也是我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,信息高速流通的現在,我們更應該珍重傳統元素,重現多元化的中華藝術!衣冠文物,悉同中國!決不能再讓別人無中生有的掠奪我們的文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