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房之美,在于對夢想的無限釋放,更在于“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”的境界,它可以不華麗,卻一定棲息著心靈的本真與精神品格,正因如此,才會有草色入簾青的陋室、悠然見南山的東籬。
從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至今,書房就始終在生活中承載著“隔離世俗、容納自我、清心博覽、禪悟通理”的價值。?
不求面面俱到,但不能只有一面。在外你深諳世故,小心翼翼,家中你也應該有一個容納自我的世界,品茶論道的空間。
中式書房,藏身另外的一個你,讓內心深處另外的一個你,解甲歸田,采菊東籬。
在這個小小的世界,做一次全面的自己,拾起那些久未翻閱的書籍,拿起或許已經滿布塵灰的紙筆,自在地書寫心中的軌跡。
在書房,你屬于你自己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哪怕什么都不做,靜靜地發呆,在昏黃的燈光下,褪去身上的種種包裝,卸下內心的種種包袱,松懈緊繃的思考,放松勞頓的筋骨,在這個或許不大的小小世界里,你能感到什么是愜意,什么是清凈,什么是生活。
乏了就倚靠在圈椅之上,恬然小憩,喝一杯茶,困了,就伏在條案之上,打個小盹,夢尋周公。
若有閑情逸致,揮毫潑墨,讀卷論道亦未嘗不可。
得一中式書房,有卷可讀,有物能伴,讓自在的心靈得以安放,享世間清福,以文房書香滋養靈魂,陶養自己的心性,為自己的心澗注入一股清流,夫復何求?
中式書房,并非需要廣廈萬千,一書齋畫室足以寄余生,但得其地,雅筑小室,紅木書案,琴棋書畫,筆墨紙硯,就能營造萬千氣象。
中式書房,并非必為珍玩器具陳設羅列而成,一本書卷,一方案頭,一隅琴桌,一塊石硯,乃至一枝綠植,都可成為我們心中的方寸點滴,足以盡情描繪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。